您的位置::天润机械网 >> 数码存储

中国大陆液晶面板十年身陷误解赢得了尊严二手镗床

时间:2022年08月13日

中国大陆液晶面板十年:身陷误解赢得了尊严

十年来,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忍受巨亏压力,在大规模扩张中奠定基业,赢得了尊严。同时,投资者对行业巨亏、产能过剩的质疑不绝于耳,身陷误解中的企业,在自辩的尴尬中前行。

2013年8月12日,液晶面板产业发展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融资——京东方460亿元定增被质疑“圈钱”。从鄂尔多斯出差回来的京东方总裁陈炎顺对《中国经济和信息化》记者表示,这是对液晶面板发展的深刻误解。

十年前,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TFT-LCD业务,中国大陆企业第一次掌握了液晶面板核心技术。一个规模达数千亿元的产业也由此起步。

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十年来扮演了一个矛盾集合体的角色——为了提升国家的工业化和技术装备水平,即便亏损惨重,他们不得不继续投资,进行大规模扩张。而作为一家公司,他们还必须向投资者负责。此外,在承受着巨大亏损的同时,这个产业还必须对“过剩论”、“OLED替代论”作出解释。

十年回首,出局者已经远去,格局焕然一新。中国大陆面板业“政府支持、市朝运作”的发展模式是中国特色还是国际惯例?在汹涌的产业洪流中,如何定义这十年的历史意义?

2003如梦方醒

在数十年以市郴技术愿望破灭后,中国大陆面板业幡然醒悟:尊严不是等来的,得自己挣。

2003年2月,京东方以3.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现代电子的液晶业务,在北京亦庄投资12亿美元建设了一条5代线,于2005年5月量产,结束了中国自主生产液晶显示屏零时代。

这是一个日后必定写入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历史的日子。在日韩平板电视厂商及中国台湾企业拥屏自重、肆意侵蚀中国大陆彩电市场份额,并对中国大陆企业进行液晶技术封锁十年后,中国大陆企业第一次撕开了严密的技术封锁线。

彼时,世界电视产业从传统CRT(显像管)显示器向液晶、等离子等新型平板显示器转换,液晶面板占液晶电视整机成本的2/3,中国大陆彩电厂商被迫花费巨资,从韩国、日本、中国台湾厂商手里采购液晶面板等关键零部件。

事实上,在京东方举起收购之刃一年前的2002年4月,上海广电集团(下称上广电)就与日本NEC签订液晶项目合作意向书,投资近100亿元从NEC引进一条5代线。但这次合作依然没能跳出CRT时代“用合资方式换取技术使用”的传统模式。

这种模式京东方相当熟悉。早在1987年,京东方前身北京电子管厂就与日本松下建立了合资企业——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厂,北京电子管厂占股25%,松下控股。但直至2009年CRT电视几乎被挤下历史舞台、松下彩管厂关张大吉为止,中方也没能从中拿到任何核心技术。

显示产业的演变轨迹仿佛是历史的宿命,始终没能逃出诞生于欧美、成熟于日韩、产业化于中国台湾,最终向中国大陆流变的规律。在上世纪60年代肇始的CRT显示时代,中国大陆在严密的技术封锁下数十年寸草不生,到CRT寿终正寝时中国大陆的产业人蓦然发现,牺牲市场并不能换来技术,贫瘠的土地断然无法凭空长出果实。

清华液晶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百哲也说,与汽车产业不同,历史证明液晶面板产业“以市郴技术”这条路走不通。如果依然走合资路线,这个产业可能至今还在死胡同里打转。京东方总裁陈炎顺也认为,收购韩国现代电子让显示产业的演变轨迹彻底改变,中国大陆液晶产业发展至少提前了5年。

2003年,15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一度窜升至每片230美元,致使京东方当年营收达到破纪录的111.8亿元,猛增133.7%;实现净利润4.03亿元,比上年暴增386.7%。上广电也开始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刻。

京东方开始冲高产量,从初始阶段的月产3万片,扩大到2006年8月的6万片,2007年9月达到8万片,2008年7月已经达到月产10万片。京东方开始爆炸式地发展,5代线成为国际上运行效率和赢利能力最好的生产线之一。

然而京东方的命运,却在顺风顺水之时因为2004年下半年液晶周期的衰退被彻底改变。这个变化也为京东方日后在市朝过程中处处被动埋下伏笔。

声明:

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,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。

哈尔滨阴道炎病医院

北京癫痫医院哪家好

北京哪家治疗腰椎病好

邯郸牛皮癣医院怎么样

海口泌尿外科哪家好

友情链接